“十三五”以来,新余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项目为主抓手,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精心扮靓城市“会客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不断增强,山水美市得到充分彰显,城市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我市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建设奋斗目标和动力,科学规划、匠心建设。
大手笔投入,五年来共安排市本级城建项目142个,累计建成项目9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建成一批基础型、生态型、功能型项目。
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基本构建主城区、高新区、新宜吉合作示范区为主体的城市主框架,城市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0余平方公里,新增6平方公里。
着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十三五”时期,累计新建燃气管网100公里,全面完成燃气管网改造,家庭管网改造率100%,全市燃气用户达27万户,较2015年新增8万户,燃气普及率达99.59%,燃气普及率列全省第一。累计新建供水管网547公里,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08%,列全省第二。近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宜居城市与城乡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榜》,全国709个城市有84个城市上榜。其中,新余市被评为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城市住房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我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大面积推进棚改。“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开工改造棚户区住房3.9余万套,建成1.8余万套。其中,市本级累计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8余万套,基本建成0.49余万套,全面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累计建成公共租赁住房800套。各类保障房受益群众达到10万余人。
加大老旧小区改造。2019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0个、5700多户,完成投资约1.25亿元。2020年实施改造小区50多个、12280户、总面积1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亿元。目前,50多个小区改造建设全部开工,完工10余个。
加强房地产市场供给。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40.79亿元,房地产销售面积1162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6.38平方米。新建住房质量不断提高,住房功能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获得市优良工程35项,省优质建设工程17项,省杜鹃花工程2项。推动全市484个无物业管理小区物业全覆盖,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小区成为色彩斑斓的小花院、浓郁文化的品书院、老幼所享的康乐院、和谐友爱的休憩院,有效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我市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新增绿地面积、水环境治理、海绵城市建设为主线,致力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城市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十三五”时期,累计新建、扩建公园、小游园15个,主城区建成区绿地面积和绿地率分别达到3893万平方米和47.47%,居全省前列。建成区绿地率达47.47%,列全省第二;绿化覆盖率达50.65%,列全省第一,打造出一条彰显新余山、水、城、绿之美的“生态飘带”。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城区雨污管网建设,对主干道进行雨污管网改造,对易涝点进行改造,累计新建污水管网64公里,投资6.7亿元持续开展“两江治理”,建成海绵城市项目44个,面积16.8平方公里,占建成区20.4%,实现海绵城市零突破。
全面提升污水处理水平。新建污水处理厂1个,提标改造2个,日处理污水达12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97.72%,较2015年提高0.9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三,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绿色建筑快速发展。严格执行节能标准,积极推广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民用建筑新开工、竣工环节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标准两个100%。至2020年,累计完成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项目34个,建筑节能工作执行率达到设计、施工、验收均达到100%。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绿建率70.58%,竣工阶段绿建率64.13%,累计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一星级8个,绿色建筑总面积183.68万㎡;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累计光热应用建筑面积135.35万㎡,光电应用面积14.74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累计完成改造面积78.92万㎡。装配式建筑比例逐步提高,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筑科技产业园全面启动。
城市道路越加畅通
我市以环城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主城区次要干道建设,加快主要干道提升改造,全面打通“断头路”,实现城区之间、城乡之间、城际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快速通达,全面完善城区路网布局,构建畅通交通网络。
加快城市立体交通建设。先后建成中山路、仰天岗大道等重点区域高架桥。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十三五”时期,累计新改建道路50条,建成如仙女湖大道东延、茶山西路、竹山北路、竹山中路等城市道路,全市主支干道达到60余条。
畅通交通微循环。安排新建道路30余条,优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级配,构建“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提高路网密度,形成车畅齐流的道路微循环。
着力打通城市“断头路”。加快新钢公司“五路一桥”项目建设,推进道路交叉口渠化建设,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目前,城市道路长度达到510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4.85平方米,分别增长37公里0.71平方米,列全省第二,构建较为完善城市路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