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唱响“四重奏”
时间:2020-10-23 09:02 来源: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作者:admin 点击: 次
近年来,九江市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出行、饮水、用电等问题。全市300万农民逐渐过上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放心用电、享受文化服务的美好生活。
出行再也不难
濂溪区威家镇积余村是“十三五”贫困村。世居于此的村民周裔启说,原来村里都是泥巴路,入村口只有一条3米宽的泥巴路,出村只能步行,一到下雨天,路上就堆满了污泥。在多方支持下,这条长泥巴路终于变成了水泥路。该村扶贫第一书记王真介绍说,目前,积余村每个自然村都有3米宽的水泥路,入村道路已拓展到6米。
吕勋格是柴桑区新合镇利民村的一名村医,在当地行医已有50年了。“原来我到村里去就诊,下雨时每次都要穿长靴子,走得稍远一点就是一身的泥。”他说,现在村里处处都是崭新的水泥路,靴子已被他锁在了鞋柜里。目前利民村的道路交通建设已经实现村村通、组组通,道路拓宽、硬化、绿化工作一直在逐步推进,车辆已经能自由通行,而在几年前,这里只有泥巴路,村民只能步行出村。
2013至2018年,我市全力实施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惠民工程,期间修建农村公路6877.4公里,让水泥路直达到全市9377个自然村181.7万户农民家门口。2019年又组织实施“组组通”工程,全市共修建通组公路1562公里,较好地解决了全市10400余个自然村组228.3万人的出行问题。此外,推进重点贫困地区深度贫困村公路路网的通联,在分别贯通大广高速、九景高速的基础上,修建了修平高速和都九高速,使修水、都昌两县对外通联更便捷,结束了深度贫困村“山里山外两重天”的交通困境。
用电再也不愁
“原来村里电压很不稳定,大功率的电器比如空调基本用不了,灯泡也经常不亮。”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周裔启很是欣慰,“我们积余村实行电网改造后现在再也不愁用电了。”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市347个贫困村电网改造累计投入3.62亿元,建设规模为:10千伏线路441.31公里,配变台区1322台,容量190.25兆伏安,低压线路2174.66公里。农网供电故障率连续三年下降30%以上。修水县、都昌县村村通动力电、户户通生活电均已完成,贫困村户均容量由原1.03千伏安/户提升到2.28千伏安/户,高质量完成了修水县、都昌县整县脱贫摘帽在基础建设中的电力脱贫。
“以前非常麻烦,把茶采了之后要拉到隔壁乡镇去加工。自从三相电(动力电) 接通后,成本大大减少。”说起通电的事,都昌县汪墩乡红桥村村民个个都交口称赞,2019年,正因为这里的茶园及时通了三相动力电,解决了以往因靠炭火除湿,茶叶品质受影响等问题,让周边村民和贫困户增加了不少收入。
在柴桑区新合镇利民村,两台光伏发电站正在运转之中,既能保障村民用电,又能每年带来10万元的收益,全部发放给了贫困户。濂溪区积余村则有100千瓦的光伏电站,年收入可达6万元,除给予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分红,其他有劳动能力的人可在电站工作获取收益。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市发改委批复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共1401座、集中式电站3座、户用电站1028座,已全面接入系统,光伏扶贫的补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
排污再也不急
濂溪区积余村部分村小组已经接上了市政自来水,其余小组则饮用山泉水,村民100%有安全饮用水。区水利局、区疾病控制中心平均每两个月到贫困户家监测水质安全情况。原来积余村每到下雨天,村里就是污水横流,村里的排污排水功能严重落后。现在,村里引入了一台污水处理设备,新修了污水处理管道,不仅能够处理村民的生活用水,而且增强了村里的排污功能。
正是得益于村容村貌以及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本在外地工作的村民付木水现在回到村里搞起了农家乐。对农家乐,他信心满满:“这几年村里变化确实大,我觉得大有可为。”积余村正在跟旅游部门共同协商,在当地策划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的人到村里游玩,同时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
在利民村余家贩自然村,一台日处理20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终端正在运作当中。原来利民村的污水都是直排,现在则是经过处理后排入赛城湖。此外,该村还新建雨污分流管道3000米,使当地下雨天就积水积泥的现象得到了彻底改观,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共涉及修水县、都昌县、彭泽县、武宁县、永修县、德安县、瑞昌市、经开区、柴桑区、庐山市等10个县(市、区)591处项目。项目总投资76026.67万元,项目受益人口162.6921万人,其中受益贫困户2.4544万户、受益贫困人口8.6240万人,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
精神生活不再贫乏
截至2020年5月,我市累计投入资金3.64亿元,扎实统筹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整合设置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32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2059个,基本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现有文体广场2092个,乡村文体广场覆盖率达96.2%。全市1897家农家书屋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数字文化设施和无线Wi-Fi全覆盖,有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意愿的群众,都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
近年来,我市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乡镇、村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每个乡镇每两个月送演出一场,每个村每月送电影一场。增加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和学习教育读物的采购,累计为全市农家书屋书籍更新各类书籍40余万册。截至目前,全市所有县区建成合格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比例超过95%,基本实现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来源: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赵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