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农村人居环境越变越美
时间:2020-08-07 09:19 来源: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作者:admin 点击: 次
近年来,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农村七项重点工作为切入点,紧扣“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目标要求,多管齐下,全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农村“厕所革命”、农村“三房”整治、颐养之家、晓康诊所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构建出点上有特色、面上成规模、整体有变化的工作格局。我市成为全省首个所有建制县区全域开展美丽宜居试点建设的设区市。
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扫一遍”行动。采取省、市、县三级共建方式,按照均衡推进、沿线连片、“五个不搞”原则,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到既突出重点,更兼顾面上;既突出精品示范打造,更立足“扫一遍”;既体现连片,更坚持普惠制。从2006年至今,全市财政累计投入11.4282亿元开展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组的新农村建设“扫一遍”目标任务。
突出示范打造。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片打造”工作思路,集中布点打造樟排线罗坊十里荷乡观光片、新良线田园风光片、分安线生态新村片、环仙女湖休闲旅游片等“三线四片”。同时,重点培育良山镇、罗坊镇、钤山镇、九龙山乡等4个美丽示范乡镇,打造钤阳办白田、凤阳镇雁塘上井、良山镇亘下、凤凰湾办易家桥等一批示范村庄,确保线上有看点、点上出亮点。
统筹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做好、做实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出行、居家养老、公共医疗等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全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农村“厕所革命”、农村“三房”整治、颐养之家、晓康诊所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出台下发《新余市关于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级财政项目资金投入形成的改造后建筑外立面、河塘沟渠、村庄绿化和道路、路灯、公厕、垃圾收集点(含垃圾桶)、污水处理设施等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纳入长效管护内容,主要分为卫生保洁、绿化维护和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管护三种类型。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农村环境面貌再上新台阶
建立“全链条布局、高密度暗访、众媒体曝光、无底线问责”的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推进机制,全域推进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模式,渝水区已于2019年1月全面实现第三方城乡环卫一体化,分宜县已完成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招标工作,也即将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日产日清。
全域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农村卫生习惯初步形成
为切实解决好农村上厕难这个“老大难”问题,我市将农村“厕所革命”纳入全市农村七项重点工作,多渠道、多办法稳步推进,实现“厕所革命”从景区拓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原来单一的户改厕向户厕和公厕并重,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的四个转变。全市整合旅游公厕建设资金、新农村建设点专项资金、扶贫挂点帮扶单位资金、“民生实事”资金、爱心捐助、市县(区)财政配套资金等七类资金,推行农村公厕“四个一批”建设,户厕改造一般采取“村组主外、群众主内”模式,大部分使用塑钢式一体化三格式无害化化粪池。
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
有力拓展农村环保新局面
积极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第三方全量化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化利用、蚯蚓链条化处理、农膜回收利用等农业发展新方式,唱响我市绿色农业品牌。巩固提升罗坊区域生态循环农业“N2N”模式,强化养殖场、沼气生产站沼液监管;积极探索蚯蚓生态化养殖,建成标准化的蚯蚓养殖基地2万平方米。目前,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比例达到100%,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着力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秸秆食用菌生产,建立一批秸秆基料化利用基地,渝水区被列为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
实行村庄规划有效动态调整
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
全市2919个村庄(含城市规划内部分村庄)完成了村庄调查分类工作,2211个村庄规划获得上级批准,实现城镇规划区外20户以上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高质量完成良山镇下保村(集聚提升类)、下村镇千秋岭村(城郊融合类)和欧里镇白梅村(特色保护类)规划编制试点。严格执行乡村六要、规划六要、用地六要和建房六要要求,村民建房的面积、高度、材料、风格等逐步得到规范。
(来源:新余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