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书写城镇建设"大文章" 南昌湾里区城镇化建设成效初显
时间:2013-04-18 09:01 来源: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作者:admin 点击: 次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政策的利好必将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崭新篇章。
2011年,启动招贤中路旧城改造,拆除45万平方米“棚户区”;2012年,全面启动景区沿线综合整治工程及梅岭镇、太平镇等小城镇建设;2013年,完成5个城中村55万平方米建筑征迁改造……一个不起眼的经济小区,为改善百姓生活环境,湾里区开始了艰难却步履坚实的城镇化之路,努力书写城镇建设“大文章”。目前,招贤中路改造工程正在扎实推进,梅岭、太平等特色小城镇建设成效初显。
“当前,南昌正在全力打造核心增长极。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湾里区将积极破解各种难题,全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实现大发展,统筹协调推进城镇化建设,建设‘美丽湾里’,为‘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湾里区负责人如是表示。
正值春日,梅岭山上春色正浓,梅岭山下生机盎然。
“经济小区”大拆迁大建设
4月12日,湾里区招贤中路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现场,工程车辆来往穿梭,施工人员正在抓紧施工。目前,63栋安置房已经封顶41栋。今年9月,所有安置房建设将全面完工,蜕变后的“新湾里”展现出新形象。
“真的很难相信,自己也能住进这种洋楼了。”站在已经封顶的安置房楼下,拆迁户熊女士告诉记者,看着眼前林立的高楼,才真正感觉到政府拆迁时的承诺看得到、摸得着。
招贤中路一带是湾里区核心城区。改造以前普遍存在农房建设杂乱无章、道路不畅、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有人甚至戏谑地说它是“脏、乱、差”的集中区。然而,招贤中路又是进出梅岭景区的必经之路,可以说是湾里区的“第一窗口”。
为了彻底解决长期制约发展、困扰百姓生活的环境问题,这个经济总量10多年全市垫底、2010年财政总收入亦不过3.4亿元的经济小区,2011年做出了让全市人民刮目相看的大动作:通过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投入14亿元实施招贤中路改造,依靠一套高效运行的行政机制、一个勇于担当的干部团队,创造了仅用70余天拆下近2000户、45万平方米棚户区的“湾里速度”,且未引发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这是湾里区史上最大规模的拆迁。
“我们要发挥企业的资金、人才、技术和运营管理的经验与优势,在小城镇开发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先期投入,快速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努力实现地方政府、民众和企业的多方共赢。”湾里区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阐述了湾里大拆迁大建设的创新理念。
招贤中路旧城改造的实践经验,增添了湾里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信心。湾里区决定今年对天宁路以北区域实施新一轮的拆迁改造工程,计划拆除各类房屋约55万平方米,收储土地2000余亩。目前正在准备拆迁征收前期工作,即将正式启动,计划上半年完成拆迁任务,掀起新一轮大拆迁大建设的热潮。
小城镇建设彰显景区特色
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风景名胜区两块“国字号”金字招牌,湾里区被誉为南昌市的“生态氧吧”、“都市绿肺”,旅游资源是其最具特色的资源。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注重城区整体改造提升,另一方面还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湾里区有关人员向记者介绍,湾里区是景区,因此在小城镇规划建设时更加注重与景区的融合,使小城镇建设成为提升景区品位、做强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
太平镇就是湾里区精心打造的典型小镇之一。为了实现建设与景区的融合,太平镇专门邀请广东建筑设计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20多个设计师对太平镇600余栋房屋逐栋测量、设计,确定了“立面改造以仿古木格门窗为主,集镇建设风格体现江南水乡赣派风格”的建设方案。太平文化艺术街区——心街,就是这样一条融合梅岭风景区青山绿水特色的江南小镇风情街。行走在太平“心街”,青山绿水间青砖白瓦的徽派建筑让人耳目一新,仿佛一幅清新的水墨画。目前,该街区已经完成建设打造,处于对外招商阶段,已有20多家商户入驻。
在集镇改造的设计中,湾里区还结合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以“做靓景区、做美农村、做旺人气”为目标,先后投入3.5亿元,围绕山、水、路、村,从远、近、高、低的不同角度,对梅岭旅游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山、水、路、村和集镇进行了环境综合治理改造。其中,太平镇就对16个村庄进行了立面改造,涉及房屋600余栋、沿线公路里程17公里,实施各种强弱电管线下地、迁移共计6000多米,拆除乱搭乱建闲屋、茅棚等700多间2万余平方米,拆迁居民住房36户8000余平方米,沿集镇港道建栈道近2000米,改造景区游步道5000米,不仅使得景区沿线呈现出秀美江南古镇的风貌,而且大大提升了景区品位和特色。
城镇化服务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4月13日,天气晴好。南源湾农庄老板高德桂正在热情招呼着在店内的顾客。
“很多都是老顾客。”高德桂刚刚招呼一桌顾客坐好,一边往厨房走,一边告诉记者。她说,自己和姐姐合伙开办这家“农家乐”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每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特别是去年政府整体改造提升了自家农庄周边的景区环境、整体打造了村庄房屋特色后,自己家“农家乐”的生意是越来越好。现在正是旅游旺季,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不少还是老顾客。遇上周末一天要接待200多人,忙都忙不过来。
像高德桂这样享受到城镇化建设好处的还有同样搞“农家乐”的熊霞。“我家以前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一家人一个月只有几千块钱收入。”熊霞告诉记者,因为村庄整体打造好了环境,自己和家人决定开办“农家乐”。正值旅游旺季,这才开了不足2个月,就尝到了“甜头”——每个月都有10000多元的收入。她还告诉记者,城镇建设让自己生活环境更好了,不少村里邻居还开办了农家旅馆,让前来旅游的人住下来。自己家今年的收入肯定能大大增长。
城镇化建设与景区融合,不仅让乡村旅游“农家乐”火了起来,而且衍生了一系列旅游产业的发展。梅岭镇就依托特色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以“吃、住、游”相配套的产业,使游客在梅岭吃上原生态菜、农家饭和各地特色小吃,住上舒心的度假宾馆、会所和农庄,游上开心的娱乐项目和观光农业休闲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镇精心打造的旅游集镇商贸街,大力发展以土特产经营、旅游小商品、民间工艺品、字画古玩、酒吧茶座、农家客栈等为主要经营业态的旅游集镇商业。
太平镇依托精心打造的“心街”,积极引进艺术家工作室、竹雕、木雕、茶吧、酒吧、品牌客栈、土特产店等入驻,形成文化休闲特色街区,一方面增添景区内涵,另一方面增强景区人气。
“产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结合景区的特色,积极挖掘产业潜力,鼓励和扶持农民开办‘农家乐’、农家旅馆等服务业,一方面提升景区接待能力,另一方面助推农民增收。”湾里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湾里区接待旅游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均实现40%以上速度增长。2012年,农民人均年收入7285元,较前一年增长12.8%。